文|凝妈悟语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文科生转码农或成趋势?没有这么容易!
有位文科生谈了自己的经历,他自学过一段时间,又报培训班学习2个月,最终选择放弃。
他学习的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学习内容太多、学习速度太快、学习强度太大。
几个月突击学习两年工作经验,白天学习12个小时,晚上回家还要敲代码到深夜。每天都学习新内容,前面还没记住,后面复杂内容又跟上,应接不暇,学习压力非常大。
在这种情况下,心态都崩了。看到同学工作的工作、考公的考公,更是焦虑不安,担心未来前途。天天失眠、早醒,脑袋嗡嗡的,有严重的抑郁情绪。
不光他学得痛苦,跟他一起学的同学也有类似情况。有同学学了一个多月,灰头土脸、面色憔悴、暗淡无光。
即使学成了,找工作的时候,还要美化简历。他对这种睁眼说瞎话、无中生有的做法,实在无法苟同,最终还是决定不再走转码的道路。
文科生转码,也是因为找工作时遇到了瓶颈或者不满足现状,想要更容易地找到一份工作,想要获得更好的收入,从而愿意走出舒适区,向自己发起挑战。
麦可思发布的大学生毕业后半年收入最高的列表显示,信息工程、软件工程、计算机工程等理工类专业排在前列。
还有一个数据是,文科就业签约率比较低,只有12%。
从这个话题引申开去,很多朋友认为理科更好,工作好找、收入高,劝孩子们慎选文科,选择理科。
学文学理如何选择?
其实,不管选文科还是理科,都无法预知未来毕业后工作需求是高是低!
现在很多省份都是从高一开始选科,高中3年+大学4年,7年后,到底哪个行业更热门,都是未知数。可能当前热门的,会在7年后淘汰,可能现在还没有的,会在7年后横空出世。世界变化太快,好像永远跟不上形势。
孩子选择所学科目时,不能只看哪些行业紧俏、需求多、待遇高,更多应该考虑下面这些因素。
自己是否有学习兴趣,只有有兴趣,才能坚持学下去。
现在很流行学物理,考大学选择余地大、专业多,但是如果对物理毫无兴趣,一学就头疼,考不了多少分,煎熬3年,每次都垫底,也非常痛苦。
还不如选择自己喜欢的历史、政治、地理等科目,喜欢学,有热情,愿意付出努力,能有个很好的分数,自己也很有成就感。成就感刺激大脑分泌更多多巴胺,学习劲头更足。
自己未来想从事什么工作,设立基础目标,和专业挂钩。
每个孩子都多少有些梦想,想当工程师、当作家、当医生、当科学家、当老师等等,根据这些梦想选择对应的专业,查看该专业需要学习哪些科目有录取优势,从而确定选学科目。
比如想当医生,一定要选学物理。如果感觉物理难,学历史的话,学医的梦想基本就破灭了。
不过选择历史,可以报考哲学类、教育学类、中国语言文学类、经济学类、财政学类、社会学类等大约20个专业。
不管学文学理,孩子一定要具备一项能力
选好文理大方向,获得进入大学的通行证,也不能决定未来命运,因为世界瞬息万变,毕业就业时,可能会出现工作难找的情况,也可能会出现志向改变的情况,类似文科生转码农的故事再次上演。
我上高中时的梦想是进行环境治理,学了环境保护专业,但是毕业时除了销售类工作缺口大,其余岗位不缺人,无奈之下,为了生活,我从事了近20年的生物医学行业。后来为了照顾孩子,又转行文字类工作。
即使一些功成名就的人,现在从事的工作也不一定是当初所学专业。
比如冯唐,是医学博士,只做了3年医生,没有成就感,转做商业,业余时间写作。每个行业,都做得风生水起。
要想以后在找工作或工作时游刃有余,对孩子来说,不管学文还是学理,一定要具备的一项能力是:终身学习的能力。
学习不是加法而是乘法,积累到某个阶段会呈指数级增长,不同领域的知识之间都有关联,会融会贯通,像化学反应一样产生爆炸性创想。
学习不是一个阶段的任务,而是贯穿一生的事业,要学会主动、自主、一直学习,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,终身学习。
一些行业大咖都是终身学习者,像巴菲特,他一半时间在看书,另一半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有才华的人交谈,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。
如果一直保持着终身学习的习惯,在本专业知识之外,多涉猎其他专业知识,多思考、多总结,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习惯。那么,即使毕业后,自己所学专业不吃香,或者不想从事本专业,也能很快通过迅速学习,转换到一个适合的行业,让自己适应跨专业的职业,在社会上更好立足。
写在最后:鞋子是否合脚,只有自己最清楚,不是有什么趋势,大家都会一窝蜂地跟随涌入,不必为此焦虑。谁也无法预知未来,将来哪个行业更有前景,未曾可知。
当下要选文选理、选专业的话,可以优先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梦想,同时提升学习能力,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,在未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,迅速转换不同的角色,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。
我是@凝妈悟语
两男孩妈妈,10多年育儿经验
陪孩子阅读、英语启蒙、科学启蒙
分享育儿感悟、落地育儿干货
欢迎关注,育儿路上一起前行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